高新区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高新区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蚌埠高新区承压负重、攻坚克难,极其不易、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筑底回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烟厂)250亿元,增长1%;完成建筑业产值287.2亿元,增长14.7%;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0.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知重负重、勇毅前行,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深做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发展的质量和后劲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全面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蝉联国家工信部“五星级”评价。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58.95亿元;实现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家,其中工业企业8家,蚌埠国电产值超50亿元、新奥燃气产值超20亿元。新培育依爱消防、兴宇轨道、科达自动化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创建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数量均位居全市前两位。凯盛工程、国显科技、昊方机电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数全市第一;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个。成功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区,新增省“三首产品”9个、省“工业精品”2个、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3家。高华电子、双环集团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服务业“锻长补短”初见成效。统筹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昊方机电获评省两业融合试点企业,高科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区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皖北金融产业园竣工、虹桥品汇蚌埠分中心建成运营。加速发展贸易新业态,新增市场采购贸易企业3家,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5000万美元。优化外资服务,年度新增外资企业2家,FDI到位资金167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4家,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6.65亿元。建筑业“加快发展”步伐稳健。着力提升建筑业市场竞争力,发挥安徽水利、安徽建工、元鼎建筑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87.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建筑业产值45%左右。农业“两强一增”深入实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年粮食产量达3.5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山香村等6个村达到强村标准。
二、坚持双招双引、项目攻坚,有效投资持续发力。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吸引更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高端团队集聚高新,不断激发有效投资的活力。全力推动“双招双引”。严格落实委领导带头招商、全员招商机制,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5个,同比增长143.64%,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222.6亿元;引育各类人才4377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专家6人、博士及正高级职称等专业领军人才21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深化“项目册”引领、项目包保、提级调度等工作机制,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清单化,主动谋划综保区、丰原生物基健康产业园、黄疃窑码头、国电二道等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电镀产业园、凯盛君恒药玻等2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兴科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相和光纤熔接机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全年新增入库项目61个,同比多增30个,增长96.77%,计划投资额116.35亿元,比去年多36.1亿元,增长44.98%。全力推动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专项债入库项目7个,落实专项债资金4.6亿元,入库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首笔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2.1亿元成功发行;总投资10亿元安徽交控融合新基建基金在高新区完成工商注册登记;2个项目下达政策性资本金贷款1.81亿元,4个项目获农发行贷款17.4亿元,17个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贷款计划,落实留抵退税等政策资金7.01亿元,争取制造强省等上级奖补资金1.52亿元,兑现区级招商引资政策资金1.148亿元。强化土地保障,全年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1891亩;供应土地1921亩,其中工业用地1060亩,“标准地”出让的工业用地705亩,居市区第一。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完善。滚动实施园区“六大工程”项目36个,完成7.6公里公路道路建设,改造提升5条道路污水管网,开工了热电联产、365彩票app下载苹果版_靠谱网站365_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奥燃气门站搬迁、天河科技园天然气次高压管道、自贸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动硅基制造业中心产业园一期、新型显示产业园配套基地、电镀产业园一期等一批标准化厂房项目加速建设。
三、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内生动力充分释放。突出创新开放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添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居全市第一,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0件,增长20%;获批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增5家省级工业设计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创建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达到135家、居全市第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个项目获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立项,8个项目入选市科技计划项目名单。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69.4%,认定研发投入9.93亿元,占GDP比重6.32%,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与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省银监局、省普惠担保公司合作,开展“科技贷”等业务,为企业提供担保2700万元。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甬蚌合作,与宁波前湾新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昆山高新区建立园区非公党建联动机制。从长三角地区引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35.35亿元;其中从宁波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速。高新区块实现进出口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1%;外商直接投资到资122万美元;新增市场主体694家,同比增长24.3%。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省级制度创新案例12项,其中“五长五联”林长制多方合作闭环管控执法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事项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规格成立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打造“党建+营商环境”金字招牌,顶格倾听企业意见和建议,顶格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1100件问题诉求全部办结。高质量完成2批次省领导“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和省市各1批次“优环境、稳经济”活动组织及问题办理工作,接待市场主体超150家,形成交办件151个,办结率100%。
四、坚持用情用力、兜牢底线,民生保障稳步提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质感。认真办好民生实事。10项“暖民心”行动、20项省级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财政民生支出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改造提升35个居住小区、1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新建6个体育场地、1个阅读点,打造15分钟健身圈和阅读圈。新建社区老年食堂或助餐点9个,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243个、公共停车泊位220个。完成秦集农贸市场、九塘敬老院提升改造,推动天河科技园2个村庄自来水工程完成建设。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02个,公益性岗位200个,新增城镇就业5588人。大力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7个社区全部纳入“三公里”就业圈范围。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参保缴费637.41元,同比增长41.2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重点救助对象参保率达100%。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推进,燕南苑三区安置房顺利交付,山香安置房、仁和安置房竣工验收,秦集安置房一期开工建设,刘巷安置房完成前期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难安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倾力发展社会事业。高新教育集团改制顺利完成,自贸区山香学校启动建设,高新医院稳步推进。新建幼儿园1所、新增婴幼儿托育托位305个,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开设老年学校31所,覆盖7个社区、24个行政村。民族宗教、审计、档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事务、精神文明建设、科协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孔村获批美丽乡村建设,整改256户、新改建300户农村户厕,贡姚村1760亩“旱改水”项目完成总工程量60%。
五、坚持发展安全、防范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高新。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优化防控举措,50余次高效会商调度,13.3万人次重点人群核酸检测,300多个日夜值守重点卡口,100余条举措精准施策,35轮高质量核酸检测,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毫不松懈创新社会治理。出台《平安高新建设方案》,构建符合高新实际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兜底负面清单的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深抓实“党建+信访”“清单+闭环”等工作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来信等制度,推动化解各类信访案件276件,其中围绕奥力机械群体信访事件,化解了7年未解决的历史积案;围绕妙景天成群体信访件,争取到“保交楼”专项借款1650万元,顺利复工三栋停工单体。全年实现无一例进京访。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范评估,强化重大敏感事件专题调度,推动高投集团、经发集团通过发行农发行贷款、亩均提质增效贷款等融资方式,融资112.46亿元,稳定了现金流,防范了债务风险。开展追偿挽损专项行动,推动蚌埠科技融资担保公司顺利从中风险出列。持续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改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11个,扎实推进淮河、天河湖、八里沟、迎河、窑河等水体治理,取缔4家“散乱污”企业,建成 7座农村污水处理站,PM2.5浓度达到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发《高新区安全生产职责规定》,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以区党工委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方式学理论、悟思想40余次。组织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7个班次,开展学习研讨40余场;深入实施“1515”理论微宣讲、“举旗帜 送理论”专题宣讲等各类宣讲70余场,受众1万余人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随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定不移做好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各项工作。二十大召开前。聚焦信访、宗教、教育、卫生、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制定“三查三稳”风险清单,定期研判,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二十大召开期间。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代表团、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印发《高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委领导带头开展“六进”宣讲36场,举办宣讲报告会15场,受众7000余人次。委领导带头调研,形成调研成果20份,为谋深谋实2023年工作打下了基础。制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定》,明确了高新区未来五年和2035年奋斗目标,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坚定不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聚焦全面工作,制定《2022年党工委工作要点》,建立党工委“周计划、月报告、季盘点”工作机制,周初、月初列工作清单,周末、月末督查问效,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聚焦重点工作,建立经济运行、项目建设、信访化解、疫情防控、营商环境等六大调度机制,定期听汇报、判风险、强举措,推动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一线领域考准考实干部,提拔重用16名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组织实施跨部门、跨系统干部交流,累计推进交流调动干部46人次,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坚定不移夯实基层基础。出台《高新区1+4基层党建实施方案》,探索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组织贯通、工作协同为保障,以正负面清单为着力点的高新特色党建体系,全面优化调整行业系统党委设置和机关党支部设置,初步形成高新区各领域党建互促互进、整体向优的良好局面。开展非公党组织提升行动,创建非公党建品牌4个,高新区在2022年全省园区非公党建工作考核中获评“好”的评价等次,全市唯一。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双好”工程,全面推广“三必到、六必访、六必报”等有效做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300余个。推深做实农村党建,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家,打造全市党建示范村1家。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出台《高新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任务清单》和《高新区党工委贯彻落实<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规定>任务清单》,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规定>督促各方面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全面落实市委巡察整改任务,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提级统筹推动市委巡察天河科技园、秦集镇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完成纪检协作区建设。全年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89件、处理44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3年高新区党工委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年大进步、四年上台阶”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新区党工委坚持对标对标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市“两会”的工作安排,坚持提质和扩量相统一,坚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坚持科学测算、严谨细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2023年高新区党工委工作计划。
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坚持投资撬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向稳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蚌埠贡献更大高新力量。
2.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二、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3.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高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巩固成果、持续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落实《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新区发展新篇章的决定》,奋力完成未来5年和2035年的工作目标。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上级各个部门行业的会议精神与高新区和自贸区建设、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与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工作相贯通,加强研讨,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高质量召开党工委民主生活会,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个“国字号”平台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高质量发展来体现党工委坚强的政治担当。
三、持续强化项目工作,发挥有效投资作用
4.强化双招双引。坚持招大引强,着力在引进行业龙头上求突破。坚持强链成群,发挥电镀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河科技园等载体作用,着力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依托电商大厦、皖北金融中心、自贸大厦等楼宇着力引进服务业企业。坚持服务靠前,强化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配套。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8个。
5.强化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调度,力争开工保力新锂电产业园、高华电子车载显示防炫光玻璃、丰原年产100万吨蛋白饲料、聚宝盆节能玻璃、硅胶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20个以上;投产康宁药用玻璃二期、德力太阳能玻璃面板制造基地、凯盛君恒药用玻璃产业园、中材新材料反辐射与绝热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15个以上。落实“70%精力用于抓有效投资”要求,着力推动年产10万吨聚乳酸改性材料、韶华生物科技产业园、丰原发泡塑料等60个以上项目入库,其中工业项目35个以上,全年投资增长20%以上。
6.强化基础配套。实施25个园区“六大工程”项目,竣工热电联产、天河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二期、365彩票app下载苹果版_靠谱网站365_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奥燃气门站搬迁、天河科技园天然气次高压管道、自贸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黄疃窑码头、220KV孝仪变电站、110KV仁和变电站、国电二道等12条、14公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硅基制造业中心产业园一期、二期、新型显示产业园配套基地、电镀产业园一期,新增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左右。
7.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专项债,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政策资金10亿元以上。指导企业继续申报“三重一创”、制造业强省、皖北贴息政策等上级奖补资金1亿元以上。盘活奥力机械、亚伦电子、裕龙机械等闲置厂房资源。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三类土地”1000亩以上,供应土地1700亩以上,其中出让工业用地1200亩左右。
四、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高质协同
8.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挥国显科技、鸿程光电、大富科技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投产国显触控显示模组、凯盛科技超薄柔性玻璃、大富科技总部基地、中电科41所消防产品提升项目、承禹半导体项目、诺显显示面板等项目。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扶助安徽柳工,支持昊方机电,做强凯盛工程,培育凤凰滤清器、工驰汽车等,推动凯盛工程、高华电子、双环电子挂牌上市,全面投产昊方机电液态金属成形、凤凰滤清器年产4500万只高端滤清器、工驰专用车新建项目、凯盛工程玻璃装备制造基地、兴宇轨道生产基地等项目。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以上;产值超5亿元工业企业10家以上。
9.加快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支持安徽水利、安徽建工等建筑龙头企业参与天河片区和秦集片区综合开发,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30亿元,增长15%以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开工新悦城等项目,持续推进姑苏苑二期,保障九州樾、花语苑、天公河畔等在建房项目顺利交付,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增长9%以上。
10.抓好服务业发展。支持国际汽车城发展,竣工长城哈弗蓝标品牌汽车4S店,新引进汽车4S店2家以上,开工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2家以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纭毅货物运输项目、汇旺集团卡小逗项目,开工建设迎宾加油站、禹庙物流园等项目,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
11.稳定农业发展。坚持以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完成贡姚村1760亩“旱改水”项目,启动国电码头西南侧1000亩“旱改水”项目,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万吨左右,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一产增加值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2.培育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全年净增高新技术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类企业10家左右。支持凯盛工程争创市政府质量奖,支持凯盛科技建设先进材料应用研究基地,中电科41所建设光电子测试测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昊方机电建设粉末冶金技术研发实验室,全年新增重点研发平台10个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亿元以上。
13.支持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科研院所、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掌握核心技术,支持41所开展光电子测试与计量关键技术攻关,40所开展射频继电器和射频连接器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国显科技、航天生物、凯盛光伏、依爱消防等企业加强与中科院、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等大院大所联合攻关,全年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个左右。发挥中关村海创园平台作用,推动北京国瑞升精密抛光材料、中显空气成像等成果落地转化,全年完成科技成果对接转化10个以上。
14.配置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会同市科技局建设科技大市场,依托“羚羊”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公司,加强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30件以上。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打造凯盛工程、国显科技、安瑞科等工业互联网行业标杆企业。提升高创中心、上理大蚌埠基地、中关村海创园蚌埠基地等孵化载体,全年新增在孵企业40家以上。强化科金融合,开展投贷结合、投担联动业务,推广科技贷、园区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加强与方正和生、中泰证券、爱航基金等基金合作,组建产业基金2支,参股优质项目5个以上。落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引育高层次人才20人以上,各类专业技能人才1200人以上,人才团队6个以上。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建设自贸区
1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主动配合、积极推动综保区申建前期工作,建成综保区一期10万平方米保税加工厂房,开工Q35、仁和路、中科路、义和路、乾和路等自贸区内部和周边道路,开工宁波海创合作示范园等项目。
16.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大富科技、国显科技、高华电子、安徽凤凰等进出口骨干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加大与产业关联度高、有“粘性”的大豆、天然气、石英砂进出口业务的培育,着力引进丰原进口食品、新奥燃气进口LNG项目、安天供应链、跨境电商等进出口项目,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家以上,全区完成进出口额4.5亿元以上,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7%以上。
17.强化吸引利用外资。推动昊方贝恩专利注资认定,服务金黄山、凤凰滤清器等企业实施未分配利润再投资,加强与中银股权、东方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设立QFLP外商投资基金。依托昊方机电、双环电子等外资企业资源以外引外,深化与韩国商会、日本商会、贸促会、木棉、联东U谷等商协会和机构的合作实施机构招商,全年新增外资企业3家以上,FDI完成1040万美元以上。
18.实施更大力度改革。出台《2023年党工委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不少于30项。深化政府平台公司改革,支持经发集团、产融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争创AA,整合资源后争创AA+。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安全生产执法、消防安全执法、环保执法等执法力量,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做好与“五经普”数据衔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继续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年新增企业1200家以上,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增长15%以上。
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19.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贯通落实《基层党建“1+4”工作方案》《平安高新创建方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安建设为手段,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完善机制、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全力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创新性开展文明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法治高新建设,开展全民普法。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0.加大惠民生暖民心力度。滚动实施“暖民心”行动和省下达的民生任务,全年民生支出9亿元以上。实施安居工程,完成山香安置房、仁和安置房的安置工作,基本建成秦集安置房一期,开工建设刘巷安置房一期,力争开工秦集安置房二期。实施居民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三实小老旧小区和山南新村老旧小区改造,对高新家园、山香家园、天地花园等14个合流制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加大教育、医疗投入,开工山香九年一贯制学校、三院高新医院,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美化园区自然环境,基本完成小黄山公园提升改造。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8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以上。统筹做好民政、残联、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文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工作。
21.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国资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防范化解疫情风险,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顺利渡过流行期。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认真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要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落实《高新区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点位的清单化监管。防范化解生态环保风险,按照职责和工作重点提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和新污染物治理四大标志性战役。防范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深化“食安高新”建设。
八、构建发展保障体系,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22.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优化《高新区区管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增强中层干部抓发展、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完善《机关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优化聘用人员晋升渠道;细化《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提高村“两委”班子化解矛盾、保障发展的引领力;加强对社区网格员等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强化服务群众的责任。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探索“中心组学习+部门大讲堂”新模式,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征地拆迁、信访等专业领域开展专题辅导,通过学习人、财、物、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的方法和路径,增强统筹能力;引导干部加强对中央、省、市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党工委重要文件和制度、区情手册的学习,全面了解上情、掌握区情,提高上下贯通、左右统筹的能力;督促干部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着力提高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僵尸企业以及利用基金识别新技术、洽谈新团队的能力,提高发展的本领。统筹抓好机关、社区、农村、企业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解决的责任、机制和平台,切实把党建工作质效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体现在引导和推动创新平台、创新能力提升上,体现在服务和保障工人、群众和企业家的幸福感上。
23.强化纪律保障。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加强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推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落实《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规定》,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高新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任务清单》,督促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教育干部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推动干部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加强对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深入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小微权利“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推进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协助党工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加强纪工委自身建设,主动接受党内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执纪执法权正确行使。
24.强化作风保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要求,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树立实干导向,把抓落实作为工作的“生命线”,以铁锤砸铁钉的工作力度和务实作风,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做到工作有抓手、进展有跟踪、落实有问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促进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项目、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对“依靠创新和开放带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项目实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力”“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的研究。
25.强化机制保障。完善党工委调度、考核等工作机制,发挥党工委引领作用,对项目工作、双招双引、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定期调度;以全国国家高新区考核、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自贸试验区考核、全省高新区考核等重点考核事项为指挥棒,优化工作,推动发展;建立2023年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对重点指标、重点事项、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高OA系统办文效率。